公众建议主要分为三类,其中包括建议修改标准中某些食品分类系统、修改某些添加剂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具体指标、建议修改食品添加剂名称。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所收集意见建议将进行归类,组织专家召开专题会议,对意见建议进行逐条研究。
在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征求意见稿)中,被人们俗称为“面粉增白剂的”过氧化苯甲酰,依然被列入面粉处理剂,这再次引来业界关注和讨论。此前,粮食部门及不少生产企业建议在面粉中停用过氧化苯甲酰。
对此,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表示,卫生部正在协调有关部门,研究撤销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处理剂及其相关配套政策。
据介绍,根据国家粮食局等提出的撤销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处理剂建议,卫生部多次组织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以下简称标委会)进行研究,以及撤消后处理措施的论证工作。
该负责人说,撤销工作涉及面广,为尽可能降低对相关产业和贸易的影响,需要妥善决定撤销政策过渡期、市售产品食品处置、产业影响、进出口贸易等配套政策。
盘点
在食品常见的添加物中,有哪些是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的食品添加剂?哪些又是新的、尚存在争议的添加物?有没有根本就不允许添加的物质?食品中随处可见的防腐剂,如何进行监管?
对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,食品专家进行了解读。专家认为,目前引起消费者缺乏安全感的,并非食品添加剂,而是禁止被添加的非食用物质。比如轰动一时的三聚氰胺、苏丹红等等。而现在正被热炒的“一滴香”,同样身份不明,引人关注。 、
【一滴香】
根据报道显示,“一滴香”的成分中含有“酶解肉膏、水解食物蛋白、氨基酸等”物质。
个别餐馆使用“一滴香”作为调味品,制作米线、火锅、麻辣烫等食品,其标榜的“鸡汤”、“大骨汤”实际都是用其调制而成的。
霍军生说,根据目前的信息看,“一滴香”并不都是添加剂,更像复合调味料。氨基酸是添加剂,酶解肉膏也是一种水解蛋白。但是,问题是目前还不知道“一滴香”中是否还有其他物质。
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食品检验专业主任王旭峰也对本报表示,“一滴香”更像是一种复合食品添加剂,就像是商家知道了某一种浓汤的物质成分后,就用化学方法和香精去合成。
对于正规食品添加剂厂家生产的“一滴香”,王旭峰认为,只要符合国家管理规范,在烹饪过程中使用可起到调香作用,但是对于小企业生产的“一滴香”,王旭峰则提醒消费者要多加注意。
虽然目前还没有显示出食用“一滴香”导致伤害的病例,但是王旭峰认为,这表明,食品添加剂已经从食品加工业进入到了餐饮业。厨师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,所以不知道在使用时应该加多少剂量。这在用量的监管上提出了新的难题。
对于复合添加剂的监管,霍军生说,添加剂有的时候会很多种一起用,技术监督的时候就比较难。比如牛奶中的增稠剂,有单甘脂、CMC,一般不会使用一种,这样液态奶会显得浓稠。色泽光亮。“现在关于复合添加剂的标准正在制订过程中,相信这个标准的出台会有利于相关产品的质量管理。”
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君石
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限量制定标准是非常谨慎的。在这一标准下使用,不会引起安全问题。
中国农业大学 何计国
现在食品真正出问题,往往是出在非法添加物,即不在名录的非食品添加剂,比如苏丹红、吊白块、三聚氰胺。
中国疾控中心专家 霍军生
大家总是对添加剂有所担忧,认为可能会怎么样。实际上,按照法规合理地使用添加剂,是可以放心食用的。
资料显示,目前,97%的加工食品都含有添加剂,添加剂的种类也达到了2300多种。添加剂的使用会危害公众安全吗?一种物质又如何成为添加剂?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如何监管?
就这些问题,食品安全专家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,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霍军生,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,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。专家坦言,正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,在安全上完全可以放心;但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现象,在监管上存在难度。
含致癌成分不能做添加剂
新京报:食品添加剂有数千种,都是如何被认定的?
霍军生:在我国,一种物质列入食品添加剂名单,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评估,安全性评估是首要内容。
评估中要分析各国的法规和应用情况,分析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技术评估资料和推荐意见;考察传统食用习惯,是否曾有不良反应报告等。
新京报:比如亚硝酸盐、“面粉增白剂”成为食品添加剂之前,都做了安全性评估吗?
霍军生:是的。
新京报:其他国家已经使用的添加剂,在我国是不是就不需要做任何评估了?
霍军生:不是。进入我国食品添加剂名单,必须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。比如苏丹红,虽然有其他国家在用,但是在我国没有进入添加剂名单,使用就属于非法。
新京报:通行的添加剂的安全评估是如何进行的?
霍军生:一是全球通用的动物毒理学实验。如果在实验中如发现存在安全问题,基本就否定了这种物质作为添加剂应用的可能性。
二是人群资料。有些传统上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物质,后来发现对人体有不良作用,也会被停用。
新京报:毒理学实验过程是什么样的?
霍军生:主要是观测该物质一些系列安全性指标,如半致死剂量、致突变、致畸、遗传毒性、致癌以及喂养后身体及体内生化指标的状况等。
新京报:这里面出现多少种问题,就可以把这个物质否掉?
霍军生:出现一个都不行。
新京报:经常看到有报道说,长期摄入食品添加剂会致癌,还有的说,天然食品添加剂比化学合成的要安全,是这样吗?
霍军生: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食品添加剂,都不可能具有致癌性。含有致癌性的化学合成物质或是天然提取物质,都不能用做食品添加剂。
另外,这里希望给大家澄清一个概念,天然不等于安全,其实最具毒性的毒素大都是天然的,如河豚毒素、黄曲霉毒素等。
正常使用添加剂不会有危害
新京报:有人说,每个人一天会吃上百种添加剂,你觉得夸张吗?
霍军生:没有具体统计过,但只要食用加工食品,吃到食品添加剂是正常的。比如,喝饮料,就会吃到色素、香精香料和防腐剂。
新京报:这对身体有危害吗?
霍军生:这应该依据观察数据来评估,而不是空谈。事实上,到目前为止,我国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主要还是由非法添加物引起的,而不是食品添加剂。按照国家标准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剂,是不会有危害的。
新京报: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是怎么制定的?
霍军生:要通过试验观测,得到该物质的最大无作用剂量、最小有作用剂量。
在最大无作用剂量的基础上,考虑除以一个安全系数,作为该物质的最高使用限量。
新京报: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中,一般选择多大的系数?
霍军生:一般为100或200。举个例子,假定某物质最大无作用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00mg,综合考虑设定安全系数为100,则该物质的添加剂量最高不应超过每天每公斤体重1mg。
新京报:但是不同食品中有相同的添加剂,或者人每天会吃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,这种积累会不会影响健康?
霍军生:专家在做技术评估时,都虑了食品添加剂累加性的问题。累加性也是食品添加剂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。
新京报:那为什么有的国家规定的安全用量却不一样?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欧盟标准,就比我国的一些添加剂的量要低?
何计国:比如有些添加剂安全量是1,但是有些国家规定只能加到0.5。有的还会把这当做技术壁垒,保护自己国家的产业。比如为什么不进口中国食品呢?他们就会说,因为你不符合我们的规定。其实超过他们的规定未必有安全问题,关键要看超多少。
小企业滥用添加剂监管难
新京报:实际上,一些添加剂存在被滥用的情况,比如防腐剂。
何计国:滥用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超过规定使用量,一种是超过了使用范围。但是,我也没有看到超范围或者超量导致吃出问题的报道。
陈君石:在现阶段滥用并不少见,但也不是普遍现象。虽然不合规定,不过,从安全性来讲似乎不是太大的问题。
新京报:为什么会滥用呢?
何计国:一是生产者不懂,没有按照规定添加。还有的是因为食物原料变质,生产者通过香精、调味剂来改变形态,掩盖原来的缺陷,这也是不允许的;还有就是加工环境有缺陷,比如原料是新鲜的,但是加工环境不合格,就多加了防腐剂。
新京报:如何保证小的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,不会超过限定值?
霍军生:非常难。添加剂检查起来对国家和企业都是非常难的,而且如果几千种都检查,成本会非常大。
此外,有些企业添加剂超标是无意识的。比如面粉企业是按量加的增白剂,但是制造增白剂的企业,已经在溶剂中多加了。
这是一个质量链,所以,食品添加剂说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。
新京报:那执法部门如何在监督这种情况?
何计国:这个真没法查。
现在食品真正出问题,往往是出在非法添加物,即不在名录非食品添加剂,比如苏丹红、吊白块、三聚氰胺。
新京报:不能从制度设计上避免非法添加物吗?
何计国:不能。大街上随便看到一个人,你知道他就会犯罪吗?除非他拿刀子捅人,实施犯罪行为,你才能去查。
新京报:你的意思是只有出了事儿才能去查。比如“毒奶粉”的事情,出了“结石宝宝”才能去查。
何计国:是的。
新京报:这样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何计国:很多情况下是这样的。当然还有几种情况可以查出非法添加物,一种是对过去曾经发生过非法添加的现象进行检查;一种是通过举报进行检查。
新京报:非法添加物就不能靠监管解决了吗?
何计国:这绝不是单纯靠监管就能解决的问题。从短期手段而言,我认为应该实施购买、使用都登记备案,使这些物质不能流入非法食品加工者手里。对违法使用者实施重罚,使他们不敢用。
长久的办法则是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觉悟。
新京报:随便一种物质添加到食品中,能查出来吗?
霍军生:这分两种情况,一是经济掺伪,其目的在于获取经济利益,所以比较容易查。比如蛋白含量是奶的重要技术指标,为了少加奶但是蛋白含量又能达到要求,有人就会加入含氮量高的东西。往这个方向检查,就容易查出非法添加物。
另外一种,如果毫无目的向食品中加入一些物质,检测出来就非常困难。
当然,非目的行为的掺伪其实是很少的。
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添加剂
新京报:消费者在选择食品的时候,怎么了解哪些是添加剂呢?
霍军生:我国食品标签法规和标准要求,食品包装上要标明所使用的所有辅料和添加剂。拿到一个包装食品,大家可以认真看一下配料表。
如果分不清配料表中哪些是食物辅料、哪些是添加剂,也可以根据经验来判断。添加剂多为化学名称,如苯甲酸钠等,食物辅料则为大家熟悉的物质名称,如植物油、白糖等。
当然,这种判断也不是绝对的,有些配料表标明的是香精,香料,虽然不是化学名称,其实也是食品添加剂。
新京报:有种感觉,食品添加剂是为了让食品看上去更诱人,才制造出来的。
霍军生:可以这么说。现实生活中,真给你榨了一杯果汁,放置一定时间后,颜色变了,里面的细菌和真菌迅速生长,你还会喝吗?添加剂可以解决这些问题。
现在的产品大都是工业化生产的,已经很难在回到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阶段了。所以有句话说,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。
新京报: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饮料,营养、安全性和鲜榨的是一样的?
霍军生:大家总是对加了添加剂有所担忧,认为可能会怎么样。实际上,按照法规合理地使用添加剂,是可以放心食用的。
新京报:但是,现在很多食品开始把“无添加”作为卖点。
霍军生:是的。事实上许多人对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非常担忧,所以崇尚自然、绿色和有机已经成了一种趋势。一些企业看到了这一趋势,把无添加作为市场营销的手段。
对于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行为一定要严打。如果因为食品有了添加剂就发问“我们现在还能吃什么?”确实有些危言耸听。
上一条:煤炭企业脱困的重要路径